“内部消息,私人人脉;双重保障,确保上岸;专业限额,欲报从速……”,怎么样,看到这样的宣传语,考研党们是不有种雪中送炭,瞌睡碰到枕头的感觉呢?每年到了考研季,类似这样的吸引人眼球广告就会悄然出现在各个网络平台,让人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但这样的所谓的“保分班”真的靠谱吗?是不是真的像他们宣传的那样,院校内部有关系,有名额,能够提前划重点,确保通过……我们来看看考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经历就知道了,高同学打算考研,不过现在考研竞争挺激烈,他这心里多少有点没底,正好在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所谓“保分班”的宣传,对方号称有“内部资源、私密人脉”,且保证初试不过可退费,于是心动之下,和对方进行了一番沟通,最后支付了14800元报名“保分班”。一般来说,报班之后,那机构就应该组织相应的培训,辅导,开展线上线下的课程。但高同学报的这个辅导机构收钱的时候挺积极,收完钱之后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不仅承诺的课程和服务大打折扣,甚至还频频失联,玩起了消失。在这样的辅导之下,结果也不出意料,高同学初试无果,于是要求机构按照承诺退还相应费用,但机构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脱,于是高同学便陷入与考研机构拉扯、维权的泥潭中。当然,有着和高同学同样经历的考研学子还不在少数,他们同样也都是被机构在网上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吸引来的。机构干这样的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,通过网页让人心动的广告吸引考生,然后引导考生通过其他平台进行沟通交易。通过的考生自然不会找他们退费,虽然机构在其中也许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。而那些没有通过的考生,要找他们退费的话,也是推诿扯皮,千难万难。类似的套路当然也不仅仅是考研,还有考公考编,各种选调考试什么的,都可以看到有机构以“包过”,不过退费之类的噱头吸引眼球。这其实就是一种营销手段,利用了考生的焦虑心理。在这些机构中,有点职业操守的还能务实地对考生进行一些培训,当然,过不过还是考生自己的努力。更有一些所谓的机构,挂羊头卖狗肉,宣传起来一套一套的,培训课程烂的一批,请的培训老师水平有的都未见得有学生高。随着各行各业对高素质,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,近几年来考研人数也呈现出攀升的势头,2022年,全国考研人数达到457万,而2023年,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就到了474万。庞大的考研市场自然催生了考研辅导机构的发展壮大。对于很多考生来说,考研机构能给予比较专业的建议和复习方法,助力自己的考研之路,这本来是个不错的选择。但是当下考研机构鱼龙混杂,考生还是擦亮眼睛,不要被一些虚假宣传所诱惑,所谓的“包过”,“保分”并不靠谱,把希望寄托在这些机构,最后很可能被某些无良机构所收割,深受其害,维权无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